返回第七百九十三章:天津教案·外交失败(1 / 2)九品大韭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开眼了,第一个死在任上的外交官,竟然是美国人……}

{一个美国人,驻华大使,卸任后受命于清廷,作为首支外交使团领队。}

{在英国的外交成功让蒲安臣兴奋不已,在给卫三畏的信中,他写道:“我在这里获胜,报界、政府和公众都同意《蒲安臣条约》的观点。”}

{冷知识,清廷日后用来抗议美国排华的法律依据,就是根据《蒲安臣条约》条约。}

{所以有些美国人批评蒲安臣,说他为了讨好加州一小撮人道主义者和政客,拱手把美国让给成群的亚洲人。}

……

炎汉·灵帝时期

“无论清廷的初衷是何,至少蒲安臣对于将清朝带入世界,融入世界是执着的。”

刘备怀里捧着笏板,望着天幕,感慨万千。

一个外人,用生命来将一个国家带入世界秩序中。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在此职责上,他是合格的,无论是否于自己或者母国有私心。”

不止曹操,殿内众人都开眼了。

前面的英法联军无恶不作,这里的驻华大使尽心尽力。

“这该怎么说呢……不要将个人过错上升到群体过错,也不要把群体过错下降到个人吧。”

这话一入耳,一行人直接想到了许久以来一直被歧视的地方。

“凉州啊……”

刘宏望着天幕,叹声道:

“那也是大汉子民啊……”

……

季汉。

“道义自在人心。”

诸葛亮看着那金发碧眼的洋人为了中国之业而客死异乡,感怀道:

“承其诺,而尽其责。”

“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刘禅仔细品味这番话。

对鞠躬尽瘁又有了新的理解。

‘人就是这样,放在自己面前的时常看不见,而他人一说一做,反倒映照己身了。’

‘扪心自问,朕对自己的责任真的看重了吗?’

‘既然担了这份差事,则合该尽心尽力为之。’

刘禅悄悄看向鬓发斑白的诸葛亮,心中百感交集。

‘最起码,不要让相父再如此操劳了。’

……

大明·宣德时期

“不能固步自封啊……”

穿着一身素白长袍的朱瞻基坐在圈椅里。

“于谦啊,你说咱们要不要先他们一步?”

于谦站得板板正正,闻言沉思道:

“可也不可。”

朱瞻基无奈笑道:

“怎么个可也不可法?”

于谦正色道:

“可,乃未雨绸缪。听闻于他人之耳耳,不如自得出使而信服。”

“不可……没钱啊……”

朱瞻基身体猛得一僵。

咋个还幻听了?!

“没……没钱?不能吧……哈哈……”

朱瞻基尬笑看着一板正经的于谦。

然后,笑容消失。

虽然有仁宣之治……

但还真他妈没钱……

“彼其娘之……”

于谦就当没听到皇帝骂人,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本折子。

“臣今日就为大明财政之事。”

“上奏,重启下洋之事。”

……

大清·道光时期

“彼等之风俗,不过淫乱与机诈。”

侍读学士倭仁对天幕上的所言不置可否,拱手对道光皇帝说道:

“彼等之所尚,也不过魔道与恶毒。”

“我天朝质朴无华,岂能尚机诈与恶毒?”

“此乃桀纣之事,不可尚之!”

道光眯着眼睛,看了一眼殿内臣子。

一时间他竟看不出这帮人是想让大清活还是大清死……

“林则徐的上书你们都知道了。”

臣子们不说话了。

道光心中了然。

这皇宫……渗得跟筛子一样。

“你说彼之恶毒,那你有办法祛恶拔毒吗?”

倭仁闭嘴了。

道光冷笑一声,阴阳怪气道:

“也是,鸦片禁不禁的,你们又不受影响。”

“该吃吃,该喝喝。”

“到时候真大难临头,就学前朝众臣算了。”

群臣闻言惶恐下跪。

道光站起身,一甩马蹄袖,越过群臣大步迈出。

“朕告诉你们。”

“鸦片,禁定了!”

“要打就打!”

“知道了前因后果都赢不了,咱们也别治什么天下了。”

一道充满决绝之意的话音从群臣身后传来,。

“朕直接拉着你们,挨个去煤山上的歪脖子树吊死算了!”

……

【而1870年也真是个多事之秋。】

【欧洲爆发了普法战争,又诞生了“巴黎公社”。】

【在美洲,洛克菲勒创办了美孚石油公司,非裔美国公民也首次正式获得了投票权。】

【而这一年的清朝,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而天津教案对晚清政局走向产生的影响,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超其他事件。】

……

天幕上。

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教堂竖立在一片低矮的瓦房之中。

几名乡民坐在不远处的树荫下,看着这边。

一名精瘦老者用衣襟擦着脸上的汗水,突然道:

“我今早见这堂里的洋人抬着一小棺埋在东关义冢地里了。”

其中一名正用破蒲扇扇风的汉子一下坐起,惊呼道:

“赵叔,您也看见了?”

其余几人一听,连忙追问起来。

汉子脸色发青道:

“那天我看见了没多想,后来路过那里看见小棺被一群野狗刨出。”

“那里面……是好几具小孩儿尸身!”

众人哗然!

“这……这……”

“最近疫病流行!这些洋鬼定是杀害小儿取其心眼,准备端午节合药之用!”

“否则为什么一棺有数尸?”

众人闻言沉默不语,又齐齐看向教堂。

……

【1870年四月,天津疫病流行。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收养的婴儿也未能幸免,夭折了三四十人之多。】

【天主堂神父与修女“迷拐孩子挖眼剖心制药”的谣言大范围流传开来。】

【当时的天津时常有拐卖儿童之事发生。建于1869年的天主教仁慈堂为收养孤儿,常向孤儿的掌控者支付一定费用。】

【但当时鲜少有父母或掌控人愿意主动免费将孩子送给慈善机构抚养,更何况是洋人成立的机构,故仁慈堂不得不以支付费用来收养孤儿。】

【有时候,仁慈堂还会收养垂死的儿童,旨在为其做宗教洗礼以拯救灵魂。】

【而这种做法既刺激了不法之徒去迷拐儿童,也给流言的产生提供了捕风捉影的依据。】

……

大宋·哲宗时期

“育婴都是把人家才养出孩子抱来乳哺。”

“他堂内都是长大的男女……”

司马光深知人性之恶。

他们想是育婴耶?还是借此采生折割耶?

赵煦看着脸色变化的老头,心里感慨万分。

育婴一节,乃劝人向善。

但人心隔肚皮……

真善假善也很难说。

……

【不久后,有两名人贩子被捕,官府在告示里说他们的行为可能是“受人嘱托”。】

【民间组织“水火会”四处抓捕有嫌疑之人。】

【群众公审之下,一名叫作武兰珍的迷拐犯,供称他作案所用的迷药正是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提供。】

【但根据后来的排查,武兰珍“指勘所历地方房屋与该犯原供不符”,现实中找不到武兰珍口供里的案发地。】

【而在武兰珍招供的当下,“铁证”如山,民情沸腾。】

【乡绅们集会于孔庙,书院也停课声讨。】

【号称有万余人之多的愤怒民众群聚在教堂之外,或与教民口角相争,或向教堂抛掷砖石。】

【仁慈堂的修女本想请民众选派代表,进入堂内调查,以廓清真相,但被法国领事丰大业所阻。】

【丰大业不愿与愤怒的民众直接交涉,6月21日,他前往三口通商衙门与天津府衙,要求地方官崇厚、张光藻调兵弹压民众。】

【在遭受拒绝之后,丰大业在狮子林浮桥上遇到静海知县刘杰,争论过程中,丰开枪恫吓,射死了刘杰的家人刘七。民愤遂被彻底点燃。】

【百姓们先是打死丰大业及其随从,然后又冲入法国教堂,扯碎法国国旗,打死法国神父、修女、洋商、洋职员及其妻儿等共计二十人。】

【其中包括十三名法国人、三名俄国人、两名比利时人、一名意大利人,一名英国人、中国雇员数十人,纵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多座英美教堂。】

【此即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

{当时,江西境内也发生民众与教堂之间的纠纷。}

{江西巡抚沈葆桢曾呈递给总理衙门的一份情报,情报里的记载大体解释了底层民众为何对天主教堂怀有如此深重的疑虑和敌意。}

{一是天主教育婴堂与本土育婴堂之间存在冲突,他们觉得天主教的育婴堂是要夺本地公建的育婴堂,且教徒来占铺面、田地,又说有兵船来挟制。}

{二是教民与非教民之间存在冲突,当时各地官府绅士总是对教民百依百顺。非教民在冲突中居于不利地位。}

{三是教堂的行为模式与中国传统慈善组织大不相同,民众无法理解时,会倾向于将其与“采生折割”联系到一起。}

{四是太平军在江西的所作所为,让当地百姓心有余悸。天主教拜上帝,太平军也号称“拜上帝教”,民众分辨不了二者的区别,于是产生了一种笼统的认知。}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