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七章:大国崛起(七十七)(2 / 2)陈健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公元999年,羽翼渐丰伽色尼王朝,联合中亚的喀喇汗王朝一起,

攻灭了原来的宗主波斯人的萨曼王朝,由此,阿姆河成为了两个突厥nn分割线。

基于自己的原始属性,伽色尼王朝非常倚重,来自突厥地区的军事力量。

这些支撑王朝的突厥军事力量,不仅包括奴隶军人,也包括从中亚草原南下,依附王朝的突厥部落。

比如,在11世纪初,横扫整个中东地区的塞尔柱人,在这一时期,被允许定居阿姆河之南,帮助伽色尼王朝镇守北部边境。

最后,他们成为了后世土库曼斯坦的源头。

在此之前,从阿姆河到伊朗高原的呼罗珊地区,主要为操伊朗语的民族所覆盖。

从地缘角度看,这意味着,随着伽色尼王朝,在兴都库什山脉南北建立统治,一条从河中地区,

通往印度河平原的“突厥斯兰走廊”,在新的千年到来之即被正式打通。

攻灭萨曼王朝之后,富庶的旁庶普地区,于公元1001年,成为了萨曼王朝的下一个目标。

随后的20多年间,伽色尼王朝完成了这一目标,并一度攻入恒河平原。

从绿教世界扩张的角度看,伽色尼王朝的这次征服,最起码有两个贡献:

一是,第一次采用了“苏丹”君主头衔,名义由巴格达的阿拔斯哈里发授予。

此后,这个原义为“总督”,名义上维护哈里发领袖地位的称号,为突厥绿教系君主国,所普遍采用。

二是,在印度河上游地区,推进绿教化。

在突厥人入侵之前,这个族混杂的地区,曾经是各种宗交融之地。

佛教、印度信仰非常普遍。

加上之前,b人在信德、南旁遮普地区,打下的基础,绿教终于成为了,印度河流域的统治者。

对于印度人来说,印度河平原被外来族征服,已经成为了常态。

恒河平原的湿热气候,似乎成了一切强势入侵者,不可逾越的障碍。

迦色尼王朝统治旁遮普地区后,与恒河印度世界之间,所维持的平衡状态,亦容易让人感觉,

一旦n的北印度重获统一,很有可能如孔雀、笈多两大帝国一样,收复印度河平原的。

至于有没有可能,让那些已经归信绿教的“印度人”,回归印度,就很难预料了。

然而,印度人所期待的新本土帝国,并没有出现。

他们与西北入侵者之间的平衡,在另一个来自,阿富汗的新突厥nn古尔王朝崛起后宣告结束。

古尔王朝是由一支,显然受益于,突厥通道及迦色尼王朝,军事上倚重突厥人的政策,

定居兴都库什山脉西部,“古尔地区”的突厥部落所创建的。

12世纪中叶,在伽色尼王朝,陷入衰弱之后,古尔王朝成为了,前宗主的掘墓人。

bp退往旁遮普地区的后者,并没有稳住阵脚,很快在112年,便为古尔王朝彻底取代。

接下来的古尔王朝,并没有止步,而是试图一鼓作气,拿下的恒河平原。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