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土地上,苏丹尼格罗人在语言上,呈现出了多样性。
后世能够被归类于“苏丹尼格罗人”的族集团,内部各族在语言上,
却可能被归类入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或者闪含语系。
同时,一如撒哈拉沙漠,影响了地中海的高加索人种南下一样,中非热带雨林带,也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从几内亚湾,一直到刚果盆地东部的这条热带雨林带,东西长约2400公里,南北平均纵深也有约1000公里。
当然,这片雨林带也并非完全没办法绕过去。
就地理位置来说,刚果盆地东部的非洲大陆,是被两片高原所覆盖,其中东部与之相接的东非高原。
东北部与之相接的,则是名气更大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了。
东非高原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维多利亚湖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原湖泊,通常也被称之为“大湖地区”。
与此同时,高原北部还和埃塞俄比亚高原西部,一同为尼罗河供水。
河水源自东非高原的上游,名为“白尼罗河”,源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为“青尼罗河”。
连接这两大高原的,是一条很有名的地球伤痕:东非大裂谷。
东非高原上一系列呈弧状排列的湖泊,以及红海、西亚裂谷带,都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
东非大裂谷及其周边地区,整体来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受跨度和高、深度的影响,内部呈现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
这不仅使之成为了动植物的基因库,更成为了人类的摇篮。
不过,也正因为它纵穿非洲大陆东部,全长将近6000公里的特点。
使得地理上的“东非”,很难整合成地缘治上的东非板块。
通常情况下,会把红海南部,至非洲东南海岸的“赞比西河”下游,东非裂谷带所涉及的的国家,归入东非概念大陆地区。
就国家来说,从北向南包括有:厄立特里亚、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南苏丹、索马里、肯尼亚、
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这10个国家,归入东非概念。
北部领土位于裂谷带的莫桑比克,则一般被划入南部非洲的范畴。
基于东非板块南北跨度过大,一般围绕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埃、厄、吉、索四国。
在地缘治上自成体系,称为“东北非”,又称“非洲之角”。
在这样分类的前提下,“东非”的概念,很多时候,又专指东非高原及其相关部分了。
东非并不是我解读的重心,提前把东非及东非裂谷带的概念拿出来,是想让大家知道,
在刚果热带雨林带的东面,有一条纵贯非洲东部、适宜自然迁徙的线路。
科伊桑人无疑曾经利用过这条线路,向北触及尼罗河上游。
不过,在进入公元纪年之后,操班图语的“典型人”开始强势向南扩张,并极大压缩了科伊桑人在东、南非洲的空间。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