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一章:大国崛起(三十一)(2 / 2)陈健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换句话说,“人口”上的收获,已经不在只是战争的副产品,而直接成为了战争的起因。

这种性质的改变,势必会加速西非的人口损失。

当然,奴贸易并非起源于欧洲殖民者。

前面我也说过了,欧洲人对这些皮肤的奴隶并不陌生。

在跨撒哈拉贸易中,奴也早已进入绿教商人的商品目录。

然而跨撒哈贸易中的奴隶交易,只是当时贸易的常态,并非只针对人,也没有对西非人口资源,造成结构性破坏。

欧洲人的奴贸易则不然,后面大家会看到,新大陆的发现,让欧洲人急需大量劳动力,去填充那片潜力无限的土地。

来自西非的奴隶,则战略性的成为了人口输出地。

与此同时,跨大西洋航线中的运输风险,以及恶劣的劳动环境,又使得奴的浪费量极大。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殖民者对西非人口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人在奴隶海岸的收获,就是多哥贝宁,当时的地缘标签为,“多哥兰”和“达荷美”。

其中“多哥兰”的范围,准确的说,还包括西边到沃尔特河的部分土地,但不包括沿海地带。

不过相比早在16世纪中叶,就开始在几内亚湾渗透的英国人,德国人的这一收获还是少了点。

奴隶湾东端的古贝宁王国,以及包括尼日尔河下游在内的,“尼日利亚”都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就英国在这一块的殖民范围来说,更有历史感的贝宁或者豪萨,都不足以覆盖。

凸显“尼日尔河”标签的“尼日利亚”,虽然拥有更为广阔的地缘治空间。

不过后世的多哥、贝宁并不是从德国人手中获得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欧洲战场失利的德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这一事件在天朝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在分配战争胜利果实的“黎和会”上。

德国原来在天朝山的权益,并没有被“还”给战胜国身份的天朝,而是整体移交给了倭国。

由此而导致的五四运动,也成为了天朝n主义运动的起点。

作为殖民帝国的后起之秀,倭国的地缘治优势,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区。

而德国在海外失去的利益,主要还是由英、法两个传统欧洲强国所获。

为了完整的控制沃尔特河中下游地区,英国人割取了沃尔特河至后世的,多哥和国西境的部分德国殖民地,时称“英属多哥兰”。

后来与英属黄金海岸一起,变身成为现在的“加纳和国”。

东部的多哥兰,也就是法属多哥兰及达荷美地区,则成为了法国殖民地。

后世“多哥和国”的名字,直接来源于之前的“多哥兰”。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