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九章:我们的航路(十五)(1 / 2)陈健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那场战役中,准备充分的4500名守军几乎全部战至最后一刻,而米军也付出了4000人伤亡的惨重代价。

二中的惨痛经历,让瑙人对脚下的财富,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以至于认为自己如果立的话,这些鸟粪,能够让岛上的数千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一开始也的确如此,问题在于,这种积累是不可再生,且终归会被消耗完的。

这一天甚至比想象中快,仅仅到了20世纪0年代末,瑙矿藏资源便已接近枯竭。

尽管瑙人并非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并提前在澳利亚等国购置了大量房产、成立主权基金投资公司。

甚至在墨尔b盖了栋,被当地人戏称为“鸟粪塔”的52层大楼。

但很显然这些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及带来的收益并能与鸟粪相比。

悲剧的是,瑙人已经习惯了,这些资源所带来的富足生活。

以至于在资源枯竭之后,开始采取帮助境外公司避税、洗钱等方式发展经济。

事实上,类似的做法,也是后世很多小岛的生存之道。

比如有避税天堂的百大、曼群岛等地。

只是必须正视的是,这些小岛之民,能够用这些非常规手段谋生存。

根本原因在于后世的世界,能够用一套互惠互利的贸易规则来约束。

一旦没有了这个基础,并不是谁都能够在丛林法则中生存下来。

以瑙来说,其后世的困境,最起码能够给我们两个启示:

一是资源型国家地区的经济,实际是建立于流沙之上二是一个地区是否选择立,不能只看当下。

真相总是残酷的,在历史常态下,这类小型治体,更多是作为大国略中的一个棋子存在。

在后世,太平洋腹地能够出现基里巴斯、瑙这类非常规国家,是因为米、倭在二后的和解。

换句话说,在倭国成为米国盟友,并接受其领导后,太平洋的治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景象。

对于米国来说,并没有必要全数经营,太平洋中数以千计的岛屿。

而只需要在根据区位、岛屿条件,留置几个关键点,进行直接管理就可以了。

当然,这一切取决于东、西太平洋,不再成为大相争场的背景下。

在倭国立场挑战米国的历史时期,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可没有那么和平。

于倭国的“大亚荣圈”规划中,密克罗尼亚群岛及其所属海域的定位,相当于“南”之于我国。

倭国需要其缓冲,来自太平洋东、南方向的压力。

其在所谓“大亚荣圈”中的治地位,甚至要高于东南亚。

每一个国家,都会倾向于以自己为中心,定位周边海域及陆地。

比如nnn会在自己的地图上,把南标注为“东”,律宾则希望将之变成“西”。

不爽倭国海名称的韩朝,则一直在试图谋求,让国际上承认“朝东”的名称。

在倭国的规划中,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也有基于其与倭国列岛位置关系的名称南洋群岛。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