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宁三年八月二十六,仲秋送爽。
谈判前脚破裂,圣人和赵服就从东卤池与华阴县出发了。
二十三日,圣人军经过大荔城北十余里的安乐原,留下慕容章攻打驻扎在此的李存璋。二十六日,在大荔与朝邑之间的长平原下寨。
李克用大军分屯大荔、朝邑北之通灵陂、长春宫、蒲津关、沙苑的广大区域。李某人率兵八万营于长平原,慕容章率正义军在安乐原,赵服率兵三万在沙苑。
时如逝水,自次征讨张存敬归来,离开左冯翊已有两年了。讨平同州军以来,左冯翊士民难得安稳了几年。但如今,貌似要还账了。且看看又有多少户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不过,李皇帝或许不用担心了。左冯翊百姓早就跑光了,心里祈盼着两方大军最好一起完蛋。圣人虽然不乱搞,但他为了养兵,让士庶活得艰难不已。叛军更不说,刚被肆虐了一番。
二十七日,圣人下令,以南宫道愿、张乘法、天策军龙骧校尉耿同、将作大匠袁昙为勾当关塞壕阵栅栏使,率火锐、龙武等八部外军及征集而来的民夫、工匠打制器械,收集石料土方,负责围城、攻城的前置工作。
主力军则休养备战。这段时间跑来跑去,确实也都累了。
这种大会战,也不是约个时间地点就开干、一锤定音。除了朱温那类疯子,喜欢大兵团决战,圣人和李克用都属于用兵比较谨慎或者说胆小的,会尽量规避。
主要风险太大,大伙也没朱温那么厚的家底。人家败得起清口、柏乡,你败得起吗?
多路兵马分布多地,做各种战术动作你来我往。彼此不断想办法打击对方后勤、士气,制造麻烦,同时尽可能保持、提高己方状态,然后伺机以点破面。
甚至在判断难以取胜后,以一方跑路而告终也是寻常。
梁唐争霸那会,进行过多次这种会战。其间战斗以短兵接、水战、野战为主。可惜,李克用的风格与其子不同。不知是出于谨慎还是怎样,他这次摆出了一副固守的架势。
那就这样呗。
李某人还是那一套,围城搞起。
我在此地抱住他大腿,李仁美、李瓒、李嗣周、殷守之你们赶紧!
看谁先急。
他已经派人前往河阳和关北,令各路加快速度,在敌后不惜一切手段发起破坏,务必让李克用明年吃不饭,全军再次当起食尸鬼。另外,朝廷也已派出重臣卫尉萧宽、殿中侍御史刘雍等分赴河北三镇,催促赵魏燕出军,趁虚攻入河东。
刘仁恭口头答应了,军府也不反对,可能只需朝廷第二波使者抵达范阳吧,无论是给他们封官进爵还是财货什么的。
圣人还是愿意给的。素以意气自负的幽州军只要答应了,一般不会爽约。并且与李克用有积怨,乾符年开始就经常开团,目前和朝廷也没利益冲突和地缘利害。
什么?你说他喜欢打假球?
额,总比两面打假球的魏博强吧。
从八月下旬到十月中旬,整整四十多天时间,圣人一直治军长平原,与李克用对峙。坐镇太原的李克宁喜从天降,获授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北京留守。他是独眼龙幼弟,与李克用情谊甚笃,但其派系与李克用一系却多有不和,这次朝廷想利用一把,看他会不会被亲近说服,像田绪那样悍然发难,夺了鸟位。
而牢牢钉在左冯翊的十余万优势兵力也极大压缩了李克用的战略活动空间。两方游奕、骑兵部队三天两头就在外打团。
李克用的契丹直被李皇帝麾下阿史那洛雪、阿史那应臣领导的突厥直重创,死伤两千余人。
而与之相比,蒲津关遭遇战的结果则令人沮丧李君庆、李嗣勋率从马直全歼了金剑军,副使噶德悖战死,论弘毅仅以身免。
该军是收复河陇时收纳的论、噶等部吐蕃,计四千余人。圣人知道他们战斗力有限,故鏖战朱温期间让他们干的一直是二线部队任务。不意在朱温手下挺了过来,却栽在从马直手。
从马直,我记住你了!
这好像是后世发动兴教门弑君、邺城黄袍加身的部队,果然有两把刷子。
总的来看,两方骑卒五五开吧。
圣人这边胜在量大,骑卒足有六七万,缺点是杂芜,如侍卫马军司龙捷、豹子等都,多次干出过一锤定音的战绩,可量少。大部分骑军都揍汴军骑兵没问题,但要和河东、赵魏燕齐这些骑兵历史悠久,骑兵建制一直成熟的对手硬干,赢面不大。
另外,因为量大的原因,战马消耗太高,圣人负担不起,故这边的马多吃得不太行,整体素质不如河东。
李克用没得说,但他带入关的骑兵量远不及女婿。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