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7.第306章 嫔妃们的选择(两章合一)(2 / 2)姚颖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她们手里有私房,也舍不得全部捐出去,手里有钱,总比没钱要好些。

如果那时死了,还能成就贞烈之名。

就拿这次的官员考为例,两轮面试,在针对时政的论述时,都有人提出要让昭王早日登基,只有昭王登基,才能安定民心。

年轻的大当家啊,真好啊。

何苒一怔,随即问道:“他派的是什么人?丐帮的?”

钟意又道:“周沧岳派了两个人过来。”

青州是柏彦的家乡,他的女儿被齐王凌辱而死,他的妻女全都葬在青州。

否则早有人上折子让昭王登基了。

他在河间的两场大战,都被画到了连环画上,冯赞以前在京城时知道他的人并不多,而这次他再来京城,却意外地在茶楼里听到有人提起他的名字,他和何秀珑等人一样,都成了百姓们口中的大英雄,甚至就连小孩子也知道他使的是什么兵器,骑的是什么马。

以前当土匪时人人喊打,招安之后又被众人唾弃,与晋王交战时又被朝廷扯后腿,无论胜败都被埋怨,一气之下出走沧州,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带着手下的兵士一起饿肚子。

那一刻,冯赞的眼圈红了。

转眼便是春节了,这也是何苒进京的第一个春节。

而在宫里,有一个人也想去青州府。

果然,何苒这样一说,便再没有嫔妃提出想去寺院的话了。

出了正月,第二次官员考便开始了。

柏彦大喜,三天之后,他便向周坚告辞,带人前往青州。

与此同时,何苒派冯赞大军攻打济南府的武定州,鲁地之战揭开序幕。

不久,曾福又从书铺里接了抄书的工作、从印坊里接了话本子插画的工作、成衣铺子里的棉衣棉靴。

难怪小葵说,只要她见到大当家也就明白了。

五月,冯赞大军开始攻打青州府。

何苒微笑:“这是好事啊。”

也不知道这位传说中杀人如麻的何大当家,会如何对待她们。

昭王已经进京,而且现在就住在皇宫里。

“啊?这也太丢脸了吧。”一名嫔妃说道。

“其中一个是丐帮一位堂主的儿子,读过几年私塾,还有一个是襄阳人,在襄阳有些才名。”钟意说道。

何苒说道:“你不用去打杂,我给你十名实习官员,你带他们去军中,自己找事情做。”

他其实想问何苒,他什么时候登基。

所有在别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放在大当家身上都会理所当然。

那日何苒带她进了内室,何苒一语便说出她身上的几处伤疤,其中有两处伤疤的位置就连女儿白蝶都不知道,但大当家不但知道,而且记得,因为这是她们一起战斗留下的印记。

钟意来见何苒:“真定何家有十二人报名,其中便有何书铭。”

说话的嫔妃面红耳赤,就连声音都在颤抖。

次日,左小艾回了真定,小葵回了顺德府,杜惠也回了保定,何苒拉着秀姑的手:“要不你就留下吧。”

就在她们被留下的那一刻,她们就没有脸了。 三天后,曾福就从一家绣坊里接了一批绣活,是在帕子上绣各种花卉。

又丑又古怪的何苒,看到她们的美貌,会不会嫉妒?用比对待别人凶残百倍的手段对付她们?

不过,这些人虽然走了,但是读书人却还是不少。

一时之间,这些以前无所事事,伤春悲秋的嫔妃们全都忙了起来,她们住的院子,已经许久没有传出哭声了。

原本所有人都认为,昭王进京之后就会登基,虽然现在金陵还有一个朝廷,也还有一位皇帝,但昭王也是太祖子孙,他登基同样在情理之中。

又有一名嫔妃大着胆子问道:“能不能寻家道观或者寺庙.”

上一次参加官员考的以晋地学子居多,而现在随着道路的畅通,来参加官员考的学子是上次的五倍,除了晋地的以外,还有保定府、真定府、河间府,以及豫地的学子,甚至还有十几个从鲁地来的。

他一介书生,能做的事情并不多,但他还是鼓足勇气,对何苒说道:“大当家,您派我去冯大将军麾下吧,我不会打仗,但是做些打杂的小事总还可以的。”

她们的大当家,本就不是普通人,她是从天而降的仙女,她本就是一个奇迹。

其实如果不是现在急需用人,何苒还想把实习期拉得更长,可惜现在条件不允许,也只能这样了。

和第一次官员考相比,这一次更加完善,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三轮,面试两轮。

何苒:我有那么闲吗?

嫔妃们被带到何苒面前,低垂着头,恨不能把头扎进地下,藏起她们的美貌。

那名嫔妃说道:“以前宫里也有去修行的,都是宫里出钱”

终于有人抬起头来,就是其中年纪最大的那位,看到高高在上的何苒,她怔了怔,原来这就是何大当家啊,这么年轻,这么漂亮,这么威风。

那名嫔妃心虚地缩起身子,不敢再看何苒。

何苒说道:“你有私房银子吗?若是有那就可以,毕竟无论是道观还是寺庙,都不会让人长期白住的。”

如果她们只是贫苦无依的孤儿寡母,寺院道观或许会收留,但她们不同,但凡大户人家的女眷要出家的,先要捐一大笔银子,有些地方,甚至每年都要捐。

当然,不仅是登基,还要让昭王在登基之后便大婚,并且早立太子,一旦有了太子,皇权才能真正稳定下来。

又有人以高宗为例,高宗若是早立太子,也就不会有闵熳那个伪帝什么事了,而祸国殃民的太皇太后也不会结束幽禁,更不会有后来的晋王造反,天下大乱。

就差当众说出,天下大乱是因为高宗没生儿子,如果高宗有儿子,也就没有昭王和何苒什么事了。

官员考的时候,持这种论调的人并不少,他们珍惜这个能在何苒面前直抒胸臆的机会,因此,还有人跪在地上,号啕大哭,捶胸顿足。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