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1章 军事观察团先走一波(2 / 2)斩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却听郭药师续道:“说起这一路生意,当真是功德无量。三年来运到渤海辽地的粮食不下七十万石,这几年北地天灾连年,辽主又不知恤民,弄至天怒人怨,若非这条路上的粮食救应,更不知有多少人要饿死。”说着又向高强感激。

四将见说,都上了心,心知这只是开场白而已。果然郭药师又道:“只今北地各族无以为生。因而盗贼并起,契丹兵马捕不胜捕,眼见已是乱象丛生,这粮食乃是人所共求,单是为了维持这条商路,年来已经数次争战,死伤千计。我辈计议,只道南朝太平方是乐土,因前来求助,不料高相公说道两国本是二处。辽民迁来宋地。终坏两国盟约,以为不可。我无奈之下,只得求高相公以兵甲助我,庶几可全。”

说到这里,四将俱都明白过来,心里都犯起了嘀咕,心说辽民迁移到大宋不行,难道宋兵入辽作战就可以了?当着高强的面,又不敢说。

高强见状,便将出一张纸来,喝道:“官家手诏在此!”在场都是有出身人,如李应和陈规虽无官诰,也得奉旨。听高强念起手诏言辞,却是许高强调派兵员,秘赴北地公干,唯不得以朝廷官兵名义行事,许行人自效,也就是志愿前往的意思。

手诏读罢,高强又收了起来,这可是他私下向赵佶求来地,不曾经过中书门下奏议。基本上是起到一个对上不对下的作用,大致不会背上背国肆行的罪名,不过底下的人听不听他地指挥,那就不是这手诏所能控制了。好在高强手下人手不缺,哪怕这些官军将领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不愁找不到人。

史文恭跟随高强最久,座中也只有李应能和他相比,但李应不是军将,显然没他的事;徐宁与高强结识更早,但归效却是前年的事了,在常胜军中的资历比不上他。此时自是效命之时,没看那诏书上都写着“行人自效”么?便慨然道:“小将这功名都是衙内给的,便将来还了衙内,亦是甘心,此番往北边去,小将愿为前驱!”

他一带头,栾廷玉当然跟进,徐宁看看有赵佶的手诏,他是御前班直出身,自然信任官家,也便允了。独有花荣不语。

高强见了,便道:“花将军,有话请讲当面,此番须用尔等全心效力,否则远赴重洋之外,又是刀头舔血,但有些许狐疑踟躇,也须去不得。”

花荣看了看郭药师,向高强道:“相公,既是官家有手诏,若是为我大宋上阵杀敌,花荣虽曾在贼中,也知忠义之道,那是杀身无悔。只是现今将自身与众儿郎的性命把去卖与外人,若是死于塞北,尸骨不得还乡,岂不是冤枉?花荣愚鲁,要请相公开示其中利钝,并大义所在。”

高强听了,也不以为忤,反有些喜欢,曾听毛老人家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战的军队是最强大的,花荣对此执着,便是在寻找战斗的理由了,且是对帐下官兵的生死负责的态度,便正色道:“实不相瞒,如今塞外风起云涌,豪杰并起,有识之士咸以为辽国之亡可企足而待也!我大宋与辽毗邻,已是百年修好,万一起一虎狼之邦,取而代之,岂可无备?因此从此海道派遣你等往北地,一是护持商路,要将北的马匹贩运回来,以佐我大宋军备;一面也命你等在塞北刺探形势,查明彼中虚实,我大宋方好应变。此乃关系到我大宋百年国运的大事,因此须得禀明官家,又须得尔等效力。”

花荣见这般说,惕然而起,再拜道:“相公谋国深远,花荣何惜残躯,敢不效死!”其余三将听了,也才知道肩上担子之重,亦离席参拜,高强一一扶起,劝勉几句。

跟着便是陈规来解说入辽作战的相关事宜了。此时高强已经向赵佶进言建立参议司之事,因是在收复燕云这块大牌子下面的官司,赵佶也就答允了,且叫他先行筹措起来,这派遣志愿军入辽作战,以及西北边军粮草后勤体制的改革,就是新参议司的首要任务。陈规虽是白身,却也被高强拉进了这个参议司之中。

他从怀中取出一块地图来,在屏风上挂起来,指点道:“这便是辽国东京道,目下北地女真完颜部起兵在即,契丹兵政不修,对敌必败,一败之后,女真势必大肆掳掠,东京道各族百姓安居已久,必定大受荼毒。而我朝若欲制其机先,当趁此时机,用兵苏复等州,最低限度须占据苏州关,将苏州全境据为我有,由此可取得与登莱等地之联络,便于我从辽国运回马匹,并以粮食军需接济尔等,最是紧要。”

所谓苏州,便是今大连境,苏州关便是金州之所在。此处扼据旅大咽喉,辽国久已在此派兵驻守,并建立关城守卫。众人看那地图时,见画地分明,其下隔海与登莱相望,心中暗惊,单这一幅地图,已经不是一日之功了。

李应捻须笑道:“某自幼便随家严走北地,尝闻有人从苏州游来登莱等州,不过以寸板渡过而已,当地人说,大风之中,亦可从彼处听闻牛马之声,足见甚近。自从走这条商路,从南边杭州等地调了远洋水手前来操船,往返不过两日,最是近便。若能占据此处,则往来极便利。”

徐宁皱眉道:“衙内,此地自是要地,然辽兵据守,如何可得?就便攻打下来,辽兵亦必来攻,以此弹丸之地,终不成与辽国百万之兵相抗。”

高强见说,便点了点郭药师,道:“徐教头说的是,这便须用到郭先生了。”

郭药师站起身来,团团拱手道:“实不相瞒,此番小人来到大宋,本是因为辽境变乱,无以为生,众人计议,若不得内附南朝,便只得举旗造反,劫掠为生,皆因目下辽地已是遍地烽烟,要求些资财来换粮食亦不可得,不举兵如何可活?是小人向众人言道,如此终非久长之计,是必须有所倚仗,方可立足,因此求内附不得,小人便求衙内,为小人提供援助,俾我等在辽东有一席之地,将来大事底定,也好有个退步。”

陈规点头,接口道:“因此,诸位将军北上辽东之后,首先当分布士卒,教晓郭先生部族以营伍之道,复将我大宋军器甲仗与彼武装。一年之内,女真必定起兵,届时北地势必大乱,你等便趁时而起,那时郭先生这里当以恢复渤海故国为号召,你等便助他兴兵取得苏州等地,以为立足,伺机向北进展,取曷苏馆等地,最终和女真接壤,便是你等的目的所在!”

本站域名为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